top of page

百威英博还是PPT

  • Writer: LittleRed
    LittleRed
  • Dec 13, 2016
  • 5 min read

我绝对不知道,我一个在校生怎么就把我选到去当GMT了,所以学弟学妹跟我讲“我们都觉得啊,你来写点东西回馈一下大家吧”,我说另请高明吧,我是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在校生怎么就要工作了呢?但是呢,他们说“大家都这么认为”,后来我就念了两句诗,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前半段,你们想看的。

​ 分割线后的后半段,我想说的。

前。

先说说ABI吧,全名Anheuser-Busch InBev,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百威(Budweiser)呀,时代(Stella Artois)呀,科罗娜(Corona)呀啥的母公司,就是个主要造酒类消费品的。Forbes的综合排名呢世界56,利润排名世界43,市值排名世界21,算名不见经传的大公司吧。

然后我进的这个项目,全名Global Management Trainee,今年国内大概11000人投递简历,最后录取20-30个人,全球范围内大概录取160-200人。入职后,亚太地区的GMT在上海培训,然后美国St. Louis培训,然后在Sales\Supply Chain\Marketing分别轮岗,之后根据意愿和表现分配职能部门。我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一是可以亲身接触很多的最基层的消费者和经销商,有足够的机会去积累最基本的销售经验和对消费者的认知;二是职业培养完善,一届就20个人,对每个人也会非常重视;三是自己比较喜欢这个行业;四是无论是入职起薪待遇还是以后可能的晋升机会都很好。

申请第一轮,投递简历,加上Cover Letter;

第二轮网上逻辑和数学测试;

第三轮初步电话面试,简单聊一些小问题;

第四轮网上或者现场Case Study,会给出十多页的全英文资料,大概目的是通过分析资料,决定新推出什么产品,有一些约束条件,但更多是对市场需求和产品的理解。其实这一轮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吧(除非不满足约束条件,比如产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说明选择这样产品组合时,对于市场和产品策略的考量;

第五轮结构化面试,2位面试官2对1进行提问面试,基本是和简历相关的标准化面试;

第六轮商业游戏,现场分为4个组,每组4人。自有竞选每组的president,然后其余组员由剩下的人自由选择加入哪支队伍,并且担任什么角色。内容大致为四个队伍是四个公司,在同一个市场竞争,每轮决定自己产品的定价、营销投入和社会责任投入,然后数据会输入程序进行计算,产生每轮(case中的每个月)每个队伍的市场份额、盈利水平和社会评价得分,再根据标准进行分数的换算。对于JHU Marketing的同学,可以理解为Decision Model的APEx的超级加强版。其实这一轮衡量的不完全是每个组分数上的表现,更多是看在进行决策时,每个组员如何参与,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定价策略时,如何有效沟通并且进行策略的选择。大约十位面试官会一直在每个组讨论时进行旁听,因此在面对困境(比如我们组开始的遭遇)时,如何有效沟通,进行合理的策划并且执行,或许是更加需要注意的吧。

第七轮是网上性格测试;

第八轮终面,分为两个步骤。一是亚太地区的各个职能部门的VP进行5对5面试,比如marketing\HR\Legal等。另外一个是市场策略分析,根据提出的新的市场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策略意见。

整个面试过程环节非常多,每个环节都会考察不同的能力特点,但其实你永远也猜不透到底这个环节是要考察什么内容(以上每个环节的建议也只是个人经验,并不权威,仅为猜测)。因此也没什么好准备,想一个自我介绍,剩下就看自己能力和发挥了。

一时想不到太多,有问题可具体私聊。

(分割线)

------------------------------------------------------------------------------------------

后。

后面是什么呢,是一些我自己想说的。

我感觉,从本科到现在,跟多给人的印象是拍照好看,PPT做的好,会用PS。但问题是,拿到offer是因为我会做ppt么,完全没联系,在简历中,我根本没有提到会拍照、擅长设计什么的。

差不多0.2%的机会得到offer,我最终走了下来,一定是有一些道理,而这个道理跟PPT无关。

为什么我一直在说PPT呢,因为这半年做了太多的PPT。分工就要将就一个效率最大化,物尽其用,减少机会成本,因此我去做PPT了。

可是朋友你想想,拍照、做PPT,是技术活么?完全不是。我所掌握的一切,关于摄影,关于PPT的技术,可以在半天之内教给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拍照或者PPT常识的人,但是,结果并不能让他\她也拍出、做出一样的东西,因为厚积薄发。很多东西,你能看到因为这个东西的一部分显现出来了,但支撑着这个东西的、隐藏在后面的那些,你看不到。同样的道理,从本科以来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啊拍照厉害,那是因为拍照这种东西,比较容易显现出来,同时太过于突出。可是那些不容易显现的呢,或者是我刻意不愿意去显现的呢,可能才是真正支撑我的东西。从大一的时候作为入学不到一年的新生组建团队完成了交大宣传片的拍摄,到同时带领两支队伍分别进入宝洁和IMA商赛的全国总决赛,到申请master拿到6、7个offers,你看到的是我经常出去玩,到处拍照,有时翘课。可是你看不到的是我在认真研究我喜欢并且愿意投入精力的东西,去为了我想过的生活而努力的过程。你说,啊你的PPT做的很好看啊,因为你看不到整个PPT制作背后,支撑起整个设计的逻辑,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逻辑刻意为之,才让你不用去思考它,只用去关注好看就好了。

之前大一拍摄军训晚会的时候,我就说,我不喜欢拍活动,因为这样感觉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一切,还被冷眼相待,因为会被认为“仅仅是一个会拍照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现在想想,确实也是最为突出,同时最容易被看到的突出点,会最被人知晓。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呀,做自己想做的事,创造出自己应该有的价值才是啊。

因为父母从事的行业比较特殊,他们在我的工作上几乎不能帮上任何忙(因为自己选择比较想从事消费品的marketing),一切的一切都完全靠我自己。家里有点小财产性收入,但是并没有什么家族产业等着我继承;父母还在为国家奉献最后的余晖,也没有时间帮助我牵线搭桥。所以和很多人不一样呀,我就默默做自己的事,默默去为了想奋斗的方向而奋斗。虽然现在和以前比算是无欲无求,但想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让自己开心,还是会愿意去努力。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一个offer也就平平常常,但或许也算是一个对自己追求自己想做的事,而默默做着的,一个肯定吧。

所以从下学期开始,我不做PPT了。

 
 
 

コメント


Recent Posts
Archive
Unknown Track - Unknown Artist
00:00
© Copyright JIAMOU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