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也说拍照

  • Writer: LittleRed
    LittleRed
  • Dec 29, 2013
  • 14 min read

这篇文章不包括任何摄影技巧和技术分享。

想必大多数喜欢拍照的同学也和我一样,以前略有了解,大学“真正”开始接触,没有经过什么正规培训,也就自己喜欢坚持下来了。这样一路走过来,对拍照这回事还是有很多想说的,但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技术性的问题我也搞不清楚,器材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想说的,更多是一些感悟。

就从身边谈起吧,照片的“版权”。到处都用得着图片,从ppt的背景到宣传海报,都需要高质量的图片来加分。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好的照片大多数都是由少部分人拍出来的,但大部分人都可能会有需求,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上网找照片,比如我在做一些课程的ppt时,也会用到网络上的照片。按照一般的理解,不用于商业用途也不算侵权,但有义务备注拍摄者,通知拍摄者,并且在拍摄者要求不允许使用时,应该停止使用相关图片,但这个好像不实际啊,难道说我在网上搜了一张图要做ppt,还得先千方百计搞清楚是谁拍的,给他发个邮件,他同意了我再做?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问题,我个人一般采取在图片下加上拍摄者名称的方法,如果实在不知道是谁拍的,也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相关网址; 另外一种就是身边的图片了,比如各种交大的照片。按理说,我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被用在了校级活动的宣传上,我应该感到光荣呀,可事实有时候并不是这样。如果我初出茅庐,偶然拍到了一张特别好的图,然后我就火了,各种分享转载,那我肯定乐坏了。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诶怎么这个公共主页把我照片弄到它相册里去了,浏览和分享了比我自己相册的还高??? 然后我就不爽了,这明明是我拍的,怎么图火人不火呢! 这里其实说的很直白,但是却很现实。我们每个拍照的人,都不是为了让自己火才去拍的(不尽然),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在乎自己。明明是我的图,到最后大家都喜欢却竟然和我没关系了?看起来是很功利,是很小气,但却并不是无理取闹。我们推崇奉献,推崇不顾个人利益的至高境界,但却不符合实际。就像子贡赎回了鲁国的奴隶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然而遭到了孔子的训斥这个故事一样,今年联合杯表演赛不是也打了“正其义 是不是要某其利”的问题么,虽说扯的有点远了,但其中道理是相同的,不必多言。无偿支援学院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说有一天,大家传上网的照片都被无缘无故拉到别的地方使用且作者不知情也并未注明,那么估计以后也没人愿意再上传照片了。但仔细想想,我们其实要求的也很简单,只是在使用前跟我们打个招呼,并且在使用时注明拍摄者而已。有过创作经历的同学相比都会理解这种心情,相互的体谅来之不易但却不难做到。

说到为学校和社团提供照片,又要谈到另外一个问题了。经常会有社团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去协助拍摄一些活动。社团肯定我们,愿意让我们来参与,我们确实很高兴,说明我们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高兴我们就愿意去拍摄。曾经有某社团希望我们去拍摄一个室外活动,周六一天的拍摄,最后也只有照片上打logo这样的回馈。并不是说我们希望通过拍照得到什么利益,目前而言对我们这些,拍照最能也是最方便赚外快的方式可能就是接拍人像吧,因此在人人上也到处都是约片的日志和相册(拍人像也很累也要技术也不是那么简单也值得尊敬)。但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去做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也就是说得到的收益练成本都补不回来。所以说借钱不收利息是在亏呢,今天的一元钱和明天的一元钱不等价,收正常的利息按道理说也只是在保本啊。有人会说了,”不是给你打了个logo给你宣传了么,你第一条说的不都做到了么?“ 同学不要急,第一条说的是指我们本来有的图,借给你用的情况,而这里提到的是专门为了某个活动去拍摄的情况。你说社团主页一张图浏览了都不上一百,有什么宣传价值呢?就算浏览量上去了,logo打那么小一个别人也不会注意看到啊。就算看到了,who cares?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在校园内你能怎么做呢,明码标价每次拍活动多少钱么? 要按真正的心理预期价位,一次两三百都不见得有人愿意去做吧(仅代表我了解的同学),况且在外面拍活动,可以得到的多的多。而就算说一百元,很多社团想必也是不愿意的。”有病啊我做个活动的经费才两百元我给你一百让你拍照?“ 学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这里,没法那么市场化商业化,同时很多免费劳动力被用惯了,突然要收费好像没人会接受。拍出一组好的图,社团能得到的宣传力度会非常大,万一火了就全国闻名(虽然可能性略小),但我们能得到的,最多是一个根本不会减损社团任何利益耗费任何经费的logo,而且logo还是在我们修图的时候自己花时间加的... 这种不对等性使得我们很多时候根本不愿意去参与拍摄。刚在知乎日报看到一篇关于“中国科幻文学为什么比不上日本”的文章的时候,就发现文章中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中国传统出版业消费能力不足,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支持发展”,很多写小说的人最初并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动笔,但没有一定的回馈是无法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不想参与说‘不’就行了嘛,人呀要学会拒绝。“ 没这么简单。如果社团的邀请都来者通拒,不久之后学校里就会流传开来”呀影协那群人怎么那么高傲,让帮个忙都不肯,真尼玛小气”云云,这又无疑让我们进退两难。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社团,最初是为了让喜欢拍照的人有一起交流的途径,之后希望将摄影在学校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喜欢摄影,并且有途径学习一些基础技巧,这都是我们很乐意做的,因此会有了零基础讲座,各种外拍各种活动。但渐渐的,影协好像又有了图片社通讯社的功能,各种用图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活动希望我们支持拍摄。我不喜欢拍活动,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还有自己个人的原因(http://photo.renren.com/photo/286519219/photo-6491160820?psource=3&fromVIP=false),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尽力参与。但也希望,在我们每个同学都希望享受周末阳光而拒绝了来拍摄活动的时候,大家可以多一份相互的体谅。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到目前我确实也没能想出真正双赢的合作方法。目前看来比较可行的是,社团内部培养自己的记录“摄影师”,一些日常活动和对于照片质量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活动(其实大多数时候对照片质量的要求在我们看来都可以忽略,因为都是最基本的问题),都由自己内部人员完成。而在一些必须得到支援的时候,可以和我们对等地认真地谈论关于合作的事情。影协本身作为一个社团,非常愿意和其他社团进行合作,但毕竟我们的核心人数远比其他五星社团少太多,能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也希望大家多相互理解难处。

另外一个大家讨论很多的问题就是照片的后期了。从现实中到人人网上,都有很多关于后期与否的不同解读,而我个人认为,自己拍着玩随便怎么后期都无所谓,为了某个目的而拍片就要考虑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简单地说,向我们这种一般拍照为了自己地兴趣爱好,那么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后部后期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会考虑到别人地评价,所以当有人说"啊你这个照片后期好重啊"或者是"这么美一定是p出来的吧"的时候,后期对于他而言的效用可能就下降了,因为这样的后期不能赢得很多赞许,而赞许又是拍照开心与否的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可能他对于后期的观点会随之产生变化。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比如我,自己拍照确实也是为了开心,但是并不会因为有人对我的照片吐槽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拍摄想法(恰当指出到点上除外),因此我对于后期的想法一旦形成,一般也不会轻易扭转,只会慢慢完善。说了这么多,就来说说为什么我认为后期随便弄。记得有人说过一个观点,前期占60%,后期占40%。也就是说,前期再好不后期,勉强及格;后期再强没有前期的基础,也不能达标。我比较认同这一观点,前期是很重要的基础,很多片子在电脑上看了根本就没有后期的动力,就是因为前期太烂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 - 不是三分法: https://thomaskksj.tuchong.com/t/13774033/)也不是做减法摄影毕竟也算arts 的一种吧,那么和绘画会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小时候学素描,一开始都是对着石膏一直画啊画,后来就可以写生了,再后来就可以自己创作了。就算是艺术的东西,一开始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或者说到摄影,就是至少你得会用相机吧。而在这之后,更多的进步或许就来自于自己想法的进步而不是技术的进步,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一定阶段,想要提高就要多看好片多练习了。摄影既然作为艺术的一种,和绘画有牵丝万绿的联系,那么为何不能将后期看作,是在前期原片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呢?或许前期就是你的底稿,后期就是不断修饰(要说上色也行吧),最终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果这么来理解,后期不管如何都无可厚非。摄影最初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记录方便绘画,但是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如果现在对于摄影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百年前的水平,那未免太落后。更别说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是时候,Carleton 或者Baldus已经开始建立自己家的素材库,通过合成的方式来完成作品呢(见日志《关于摄影后期处理的历史》http://blog.renren.com/blog/249987892/918623897 )。除去暗房手法不说,对于不同的胶卷,或者不同品牌的一系列交卷(比如富士和柯达),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http://page.renren.com/601223318/note/808190809)换个胶卷就不一样了,何来真实呢。而对于 有目的的拍摄,比如给报纸供图啦给公司拍宣传片啦,就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这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见《路透社关于ps的使用原则》http://blog.renren.com/share/264409715/2852167295)。有人还是不能接受后期,"相机拍出来的才是最真实的,你后期了就假了!" 嘛,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相机里有个设置叫"照片风格"(不同品牌可能不一样),

每个都试试你就会发现,动对同的数值,拍出来的jpg照片颜色差别不小;即使是同样的数值,不一样的照片风格拍出来的图片,还是会有差别。这就是在机器拍摄后,已经帮你完成了一定的"后期处理"; 你又说"那我拍Raw嘛!" 不过好像不同软件解出来的raw色彩也不太一样嗯。。。

其实也没有这么麻烦,摄影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滤镜,比如渐变镜啦减光镜啦,用渐变镜和后期拉个蒙板调整亮度对我来说区别不太大,用减光镜拍出来的慢门效果后期也可以做出来,或者反过来说,后期的效果有时前期手段也可以达到。既然如此,效果一样,为何你还觉得前期就是真实后期就是不真实呢,毕竟都和肉眼看着的不一样啊!而且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相机拍出来永远和肉眼看着不一样,也就是说永远达不到你要求的"真实"。其实说白了,就只是你心里不乐意不高兴不爽不愿意接受新观点罢了。后期与否全凭个人喜好,我自己觉得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并不是说用胶片或者不后期就高人一等,也不是说坚持不后期的人就是在装逼,各有各的喜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又不去干涉他人就好,但可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大加指责便好。

前面提到了关于摄影也算一种艺术形式的问题。记得阮大师跟我讲过,他听的音乐,看的书和电影,对于他的拍照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这也正是艺术都是有想通之处的例证。 而其实究其原因,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艺术相通这么简单。前面提到过,摄影到了一定的阶段,拍出来的东西的取舍、好坏,更多就不是在于你技术如何(当然构图这种东西还是有影响),而是在于你的想法,而这里的想法我觉得不仅仅限于摄影的想法,而在于对于生活的看法。

就像刘庆对于摄影的看法一样,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你在摄影上所表现的一切,都和你整个人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拍到一定程度,每个人可能都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他的能力已经到了可以掌握风格的时候,而这样的风格又是渐渐自然形成,而绝非可以创造的。同样一张作品,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或许并不是因为本身就拍的不好,而是各有所好罢了。看到自己喜欢的图,自己也会学着向那个方向发展,渐渐自己也成为了自己喜欢的风格的拍摄者。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做后期时都有了一定的固定套路,并不是说我们不会别的后期手段,只是最喜欢这样罢了。摄影最基本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我可以在一个下午内给一个零基础的人讲完讲懂(记住是不可能的,要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这说明了要开始拍照其实再简单不过。可就算你掌握了和我一样的技术,而你是一个刚刚接触摄影,而又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的人,那你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的磨炼。基础的摄影或者后期技术都只是敲门砖而已,掌握了技术的东西,我觉得可以说你入门了,而之后的路就更加艰辛而漫长。师傅可以领进技术的门,而后面的修行却真正要靠个人了。多看多想多拍,整个人对于美术摄影的感悟也会慢慢上升。而这确实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片摄影教程是我看到过的最好日志之一:http://blog.renren.com/blog/276516456/902864889,全文没有太多技术方面的纠结,更多的是告诉你思想层面的感悟。新手往往认识不到这点,是因为他们对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没有摸透,更不可能熟练地控制技术来传递自己地思想。透过镜头看世界其实还是你在看世界,同时将你所看到的世界传达给他人。你怎样理解世界,就会怎样理解摄影。

所以你会发现,要拍好还真不是没那么容易,如同画家、设计师一般,掌握基础技巧不是大问题,但要灵活运动并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才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摄影师"也并不喜欢被认为是"摄影民工"。曾经我发过一张图,"我不喜欢拍活动" (http://photo.renren.com/photo/286519219/photo-6491160820?psource=3&fromVIP=false)就是因为我不喜欢拍摄活动的这种感觉,或者说只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旁观者,并无法真正参与其中。而其实不只如此,前面和社团合作的部分已经提到过,一方面我们不愿意拍摄一些东西是因为确实没空,另外一方面可能确是因为感觉到了"不受重视",只是被当作一个简单的"拍照的"。而摄影和艺术有关,很多做艺术的么,又会有"自视清高"的性格。不过说来也正常,"我辛辛苦苦努力了这么多年,就为了被你当作一个技术工人????" 在管理中的激励部分,也会有相似的启发,如现在已经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打动员工的时代了,员工更需要归属感认同感等,当我们感受到不被认同,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热情来奉献。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想起拍宣传片时,姜若芾同学负责音频和音乐制作。那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经常会问他进度的问题。由于自己也粗略地搞过一点音频制作,觉得好像不是个麻烦事儿,可他尽管火力全开,速度也暂时落后于视频处理。那时我一直很不解为啥会这么慢,直到后来自己深入研究了一些音频处理问题,以及姜若芾同学在指导我们mv时告诉我的东西,才让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隔行如隔山,在不了解这一块内容的时候,特别是有那么一知半解而又不求甚解的时候,最容易简单化问题,觉得这玩意又不麻烦,便不会重视。现在还好说,大家都在学校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话,也不会过于计较。不过如果出入社会还以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强要求别人做事,你不给别人尊重,也不要希望别人给你尊重 了。

然后有朝一日,大家终于懂得了摄影还是没那么简单,也渐渐给予相互尊重了,这时或许有人来了"大师!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朋友下午来交大看我,想和我在交大拍点照留念,我最相信你的技术了,能不能帮个忙啊?" 看这情真意切的,足够尊重摄影师了吧,大师都用上了,可其实还是有问题,就是被当作免费劳动力了。这种通常以熟人居多。朋友么,一般来说帮个忙也无可厚非,可总不能老让朋友吃亏吧,拍完照说个谢谢就甩手走了,遇到老实人也不会怎么样,可大家也毕竟都是正常人,这么一来二去还有谁愿意帮忙呢。你说"诶不对啊,我上次叫我哥们儿来我酒吧唱歌,他们不是一直很爽快么。" 你看啊,他来你酒吧唱歌,你得请他喝酒吧,他唱歌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吧,关键是他来唱歌,自己唱得爽啊! 你说我给你拍照,拍个你的大饼脸,还得按照你的要求走,最后晚上还得熬夜给你修片子,这哪里爽了! 所以仔细一想会发现,还是得把机会成本弥补了,摄影师才会愿意去做免费劳力。而其实"免费"也并不免费。"免费"只是不用交钱,摄影师可以得到的好处有多种多样,不仅仅识约片费这么简单。比如你俩是好朋友,他帮你免费拍了婚纱照,自己也开心,那么这个开心就是他得到的收益啊,他如果觉得这个收益大于自己付出的成本,那么自然也会愿意去拍照。所以如果大家能够在使用完免费劳动力后,多感谢一下摄影师们,就算他们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回馈,精神上的满足也足够他们享受的了,其实也就是认同感的问题。除此之外,另外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也能够从一些方面说明为什么摄影师的付出该有回报。这篇名为《摄影很昂贵》的日志(http://blog.renren.com/blog/228996096/915842464)转载了美国摄影师Nikki的一番关于"为什么婚礼摄影师的费用那么高"的回应,并结合了自己在中国拍摄的现实情况,加以阐述。虽然我们都只是摄影爱好者,但必要的开支也是维持我们爱好不可或缺的保障。对于身边的朋友,我们在有余力的时候也会希望通过自己的特长帮助大家记录下自己美好的回忆,而这种拍摄让我们也会沉浸其中。只不过,就像在和合作社团中所说的一样,有时我们无法抽出身,或者确实由于种种原因不想去拍,请不要怨恨,只能说明我们认为可以得到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回报,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机会成本罢了。

所以很多妹子想拍写真,又找不到汉子愿意接拍,那怎么办呢,经常就会想到自己去买个相机拍好了。所以经常也会有很多人来问我,让我推荐相机。不过我确实对器材不了解,上了大学以后唯一买的器材还是一个四百多的ND滤镜。不过鉴于大多数来问我的都是妹子,我基本上都会推荐购买微单。对于相机的不了解可能是每一个想拍点照但是又毫无经验的人的通病,我当年刚买第一台相机的时候也简直不知道买什么,只能求助熟人求推荐,才入手了G7。因此,很多人对于微单的质疑,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因此也会慢慢跟他们讲为什么要推荐微单。不过每次都重复大量一样的东西,确实麻烦,因此这里引用一篇文章,《谈谈微单》(http://blog.renren.com/blog/313455420/911368543)。买相机,要看你是为了什么了。大多数人,应该都不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摄影师才买的,而无非是记录生活,旅游时拍拍到此一游之类吧。这种情况下,画质或许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大多数人拍了也就忘了,最多把几百张照片传到网上,然后就再也不去看了。以人人网为例,传上网后管你几千万像素,都压缩到那么大,你又不后期,高像素好像没太多优势;因此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嘛。就算是很普通的机器,也可以用的出神入化(如唐城的《谢谢你,40d》http://blog.renren.com/blog/244156274/892928209?bfrom=01020100200和《你凭什么歧视1855》http://blog.renren.com/blog/244156274/714396445?bfrom=01020100200)。微单再烂,新的产品毕竟也是去年今年的,技术上比多少年前的40d有了很大的进步,总够你用了。同时推荐微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便携性。拿着几公斤重的相机,一开始没啥感觉,等真正累起来简直是想扔掉(以前买的时候他们给我说我还不信- -),同时由于体积大,一般的小包还放不进去 ........ 同时由于索尼的微单市场研究应该还做的不错吧,很多微单的操作是越来越简便易懂了,对于刚入门又不想深入研究的人简直就是福音啊!虽然有人吐槽不如单反方便,但这绝对是会用单反的人的吐槽0 0。至于器材,究竟器材和摄影地关系是什么呢。或许拍体育,或许拍晚会,这些需要器材有某些较好的特性。不过对于我们这样一般拍着玩的,更好的器材一般是会更爽,但不是好器材也有值得我们强思考的东西(《收入5d3+大三元算是圆满了么?器材党还能怎么玩?提升?》http://blog.renren.com/share/286519219/16771657694)。简单地说,微单功能完全够一般使用,同时又便携,美观,何乐而不为。不过实话实说,我真不太懂器材,所以难免有局部失误,但结论应该问题不大嗯..... 最后以一篇文章结束这一段,《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台单反》(http://blog.renren.com/blog/267414077/911285545)。

拍照拍了这么久,受到过赞许,批评,得到过奖励也被人指出不足。但终归到底,还是拍的好玩,拍得爽。 就我这种而言,把摄影赋予太多意义反而无聊了。以杜兮的《随便说说》结尾(http://blog.renren.com/blog/221126873/919067237)

 
 
 

Comments


Recent Posts
Archive
Unknown Track - Unknown Artist
00:00
© Copyright JIAMOU2018
bottom of page